资质资讯

建筑企业组织标准化的必要性
日期:2021-08-24 09:26 浏览次数:

建筑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对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此同时,得益于国家近几年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企业的规模和效益都有着质的飞跃。但随着外部市场增速的放缓以及未来有限的增量市场,对建筑企业来说,若要在整体经济下行的大趋势下继续稳步发展,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不仅如此,随着“政策红利”和“人口红利”优势的逐渐退潮,中国建筑企业将进入“管理红利”时代。这也代表着在新时代下,建筑企业若想继续稳步前进,企业的领导者需要重新思考和重视企业内部的管理问题,即从原来的粗放式人治管理,向精细化标准化的法治管理转变。作为企业内部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架构的标准化是企业内部管理的基础,更是企业管理的第一步。本文,笔者将分别通过行业外部环境、企业内部环境两个维度来分析建筑企业实行组织标准化的必要性。

 1 
行业外部环境维度的分析

作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企业无法独立于外部环境而存在。因此,企业在进行组织架构设计标准化的过程当中,需要充分考虑外部环境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经济形式看,随着我国经济增长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逐渐进入“提质增效”的经济“新常态”。这对建筑企业内部的运作模式、技术水平以及建立符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标准化组织架构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国家政策来看,《中国制造2025》规划提出,国家在科技创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全面推行绿色制造等方面的战略规划下,带动了建筑行业绿色环保、基础建设、智能建造、装配式建筑等业务领域的发展。虽然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是新的机遇,但同样面临着新的挑战。尽管我国建筑企业的工程施工技术在日渐完善,甚至在某些领域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在精细化管理、集成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方面亟需优化升级和转型。企业需要建立更加有利于科技创新以及资源能力积累的标准化组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应对市场环境不可控因素增多、技术不断革新的发展需求。

从国家人口方面来看,我国人口增速连续放缓,每年新生人口增长率基本保持在0.5%左右,已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作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截止至2020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达到2.4亿,占总人口的17.3%。我国已经进入“刘易斯拐点”时期,“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导致建筑行业从业人员连年下降,劳动力短缺,劳动力成本上升,企业用工难、用工贵的问题日益严重和突出。此外,在新时期下,“90后”员工逐渐成为职场新主力,这一年龄段人群普遍自我意识较强、追求个性,不喜欢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处事风格也给企业管理增加了难度,导致企业组织稳定性受到较大影响。因此,企业需要通过建立组织架构标准化,以此来提高部门协同作业能力和员工工作效率,同时降低员工流动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这将成为建筑企业未来高速发展的有力支撑。

 2 

企业内部环境维度的分析

在“政策红利”和“人口红利”时代,虽然建筑企业的规模和经济效益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提升,但大部分企业内部依旧存在组织演化路径不清晰、组织定位不明确、组织管控不到位等问题。面对未来市场竞争加剧,优质资源逐渐向行业头部企业集中,组织标准化建设已经成为建筑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组织标准化不仅是提升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最为关键的因素,更是建筑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从建筑企业内部来看,实行组织标准化的必要性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 组织标准化是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组织标准化是建筑企业面对复杂市场环境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建筑企业减少内耗、降低运营成本的关键。组织标准化凭借三个方面的优势,为建筑企业夯实核心竞争力,让企业在日益严峻的市场环境中能够保持稳定向上的发展态势。

其一,组织标准化能够明确各组织部门定位,避免职责交叉、定位不清等问题,为公司重大决策提供坚实的保障。组织标准化的本质,是通过大量研究和分析优秀企业组织形式的基础上,选择一种符合自身发展且最有效的经营管理模式,以“标准”的名义将其固化,并按照此种“标准”来搭建组织的行为。企业根据行业优秀公司的实践经验,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建立合理的标准化组织架构,可以帮助各部门清楚地划分权责、明确部门岗位职责,避免由于职责交叉、权责不清而导致流程不畅、沟通不清等问题。因此,组织标准化能让企业明确组织定位,从而带来更高的经营管理效率。

其二,组织标准化能够帮助企业提升人员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一方面,建筑企业作为劳动密集型和资产密集型为一体的“双密集型”产业,人力资源等相关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据着较大的比重,设置合理的标准化组织架构,能够减少协调沟通成本,减少因部门人员变动而导致的工作滞后等问题。另一方面,标准化的组织形式能够有效保证成本支出的合理性,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其三,组织标准化能够激发企业整体的向上活力。岗位职责清晰化是组织标准化的重要特点,因此组织标准化能够促进企业形成“在其位,谋其政”的良好风气,当每个人都被严格限定在各自岗位职责框架内的时候,员工要想取得工作成绩,除了在职责范围内履行职责以外,还需要在有限的岗位空间内不断思考和优化工作方式,从而激发员工向上的活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为企业发展带来新动力。

▌2. 组织标准化是建筑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首要条件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重心的转移,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流形态。建筑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也必须紧随时代潮流,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由粗犷式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而组织标准化则是保证建筑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首要条件。

其一,组织标准化是建筑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的组织基础。高质量发展要求企业重视投资回报率与资源利用率,摒弃过去过度追求速度而忽略质量的发展理念。因此精细化管理是建筑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组织标准化则是建筑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基础。由于组织标准化能够实现部门定位和岗位职责标准化管理,从而有助于员工个人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所以标准化组织架构能够推动建筑企业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建筑企业只有率先实现组织标准化,才能利用其优势推动企业的精细化管理。

其二,组织标准化能够减少建筑企业的监管盲区。“互为监督,相互制约”是组织标准化的核心要义,标准化组织通过各部门之间互相牵制、互相监督,形成有机整体,能够有效减少建筑企业管理者的监管盲区,弥补企业经营管理漏洞。以财务审批流程为例,在非标准化的组织体系中,很多建筑企业的财务部门大多直接向直属上级汇报,由于部分企业管理者对于业务工作细节了解并不深入,带来大量不必要的成本支出。而标准化组织则要求所有付款审批必须有相关业务部门的介入,提升了各项费用支出的合理性。

▌3. 组织标准化是建筑企业提升竞标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随着我国招投标市场环境的不断优化,企业内部的标准化管理程度也成为影响项目投标结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否拥有完善的标准化组织架构已成为建筑企业在投标过程中的重要加分项。目前,很多甲方公司在招投标结束之后都会对乙方建筑企业的工程交付履约能力进行审核,而组织是否标准化则是甲方重点关注的方向之一,如果没有一个全面、科学的标准化组织体系,那么建筑企业将会在项目投标过程中处于劣势,即使中标,也有可能面临甲方审核不通过的情况。因此,在当前日益严格的招投标要求下,拥有一套标准化的组织体系,也是提升中标概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建筑企业的组织标准化建设,能够让企业在未来严峻的市场环境下实现持续稳步发展;能够应对由于外部环境不断改变而带来的巨大挑战;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降低经营管理成本,减少监管漏洞,从而帮助公司在下一个十年实现持续、健康、高质量的发展。

  • 收费更清晰

    收费透明,价格合理,杜绝隐形费用

  • 高效快捷

    专业团队,严格办理,流程快捷

  • 办理零风险

    签订合同,法律保障,进度实时监控

  • 资质无忧

    资质服务,满意无忧